《寒门祸害》

第517章 京城(2/3)

疑是天底下最优秀的读书人,又在翰林院继续深造,哪怕他们不是绝对的权威性,但亦比文会那些相互吹捧的人要强得多,故而轻松地成为了士林最有权威的评分机构。

    吴山一大早便出现在翰林院中,让着属吏泡了参茶,便坐在正堂中慢悠悠地喝了起来。他喝得很慢很斯文,哪怕泼茶的动作亦很考察,断然不会出现泼落茶水的情况。

    雅,是一种情操,亦是大明读书人的一种骄傲。哪怕是蒙古的贵族,他们亦只懂得大碗喝酒和大口吃肉,根本不晓得雅的妙处。

    只是让他无奈的是,这些粗鲁的蛮夷却让到大明岌岌可危。这东南倭寇刚消停,蒙古骑兵又南下,简直将大明当成他们的粮仓。

    现如今,朝廷的大臣似乎都麻木了,或者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他倒是还能保持着愤怒,甚至希望能够重震大明军威,但他仍旧是礼部尚书,看似风光无限,但却没有一点实权。

    “学生见过老师!”

    徐渭的体形显胖,但却更怕冷,故而里面穿得厚实,来到堂中恭敬地朝着吴山行礼道。

    吴山打量着眼睛带着些许血丝的徐渭,微微地点了点头道:“文章挑出来了?”

    “是的,都在这里,请老师定夺!”徐渭将文章呈上来,恭敬地说道。

    挑灯审稿,这是林晧然先前不得已之举,但如今却成为了惯例。徐渭这些人昨晚留宿于翰林院,为着定稿做最后的努力,然后将挑选出来的文章一大早呈交给吴山。

    “嗯!”吴山轻轻点了点头,便是开始审视文章。

    这次的征文又绕回到漕弊这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上来了,虽然给事中许从龙于年初就上疏条议漕规,亦得到了户部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户部都没有拿出可行的方案。

    原户部尚书方钝和现任户部尚书贾应春都派了户部官员对漕运衙门的贪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倒是查处了几名官员。

    只是运输的成本却仍旧居高不下,运输的成本在八成以上。

    每年维护大运河要投入数十万两,船厂生产的船经不起风浪,收取“给水钱”的河闸却越来越多,运河的问题其实没有得到解决。

    亦是如此,吴山选取了漕弊这个题目。

    倒不是真希望能从中寻到真正的解决之法,而是希望能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