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九八五》

第四章 终生遗憾(2/3)

堂最贵的菜二角五。

    五十八元的工资够花,还买衣服和生活用品。

    八二年,刚到江城卫校读书时,早餐,一个二两的大馒头,二两饭票(买一斤饭票需要一斤粮票和一角六分钱)加二分菜票,一两稀饭只要一两饭票,不要钱,打一份辣萝卜一分钱,一个二两的大肉包,二两粮票一角钱;中餐,小白菜五分,大白菜七分,带肉的荤菜一角二,一个鸡蛋一角五分。

    十六元钱的甲等助学金节约点,还花不完,孙健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父母当时的工资没有超过一百二十元,一家五口人,他被评了十一元的乙等助学金,父母每月再给他十五元。

    那个时候,一个月二十六元钱在学校吃饭花不完!

    由于孙健诚实的一句话,他当年就失去了进入华济医学院医疗专业五年本科学习的机会。

    终生的遗憾!

    职前学历中专,别人都知道他是卫校毕业的,毕晓云有时候也拿卫校毕业生开玩笑,打上卫校毕业和专科毕业的络印!

    江城卫校外科教研室有六位教师,四位本科,一位专科,专科毕业的孙健倍感压力,从不服输的他在工作三年后,以同等学力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以高分考取了华济医科大学(八五年七月改的名)的外科学专业研究生,也是带薪上学。

    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孙老师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位杭州姑娘、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毕晓云,后来因为他留在江城Y医院,成了他的妻子,相濡以沫,一生恩爱,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这个时代的医学硕士研究生还是很少的,一名教授一般在全国招生一名。

    不像前世的博士,一所九八五或二一一,一届招博士三百多,硕士二千多,一位博导的后面跟一群博士,散养!最后还是不够,讲师可以带硕士,副教授带博士。

    学术水平和业务技能可想而知。

    博士也不值钱了!

    孙健所在的三甲医院有段时间招聘的博士也没有编制(后来都解决了),一个月三千多块钱,安家费?没有!单身宿舍?自己想办法!不想来就走!

    三甲医院不差博士!

    高中生几乎人人可以上大学(一七年,蒙省的大学录取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四),文凭已经不值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